读书与抄书
赵勇
我的大学老师梁归智教授去世前,曾在病榻上为其儿子写过一篇千余字的《读书的经历与体验》。此文的最后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对想在文史方面有成青年的建议:抄一本经典,做几本笔记,研究一个问题,写几篇习作,以写作带动阅读。这样似慢而实快,能在思想和写作上很快得到提高,也能有所成就而获得快乐。核心是提高两种能力:思想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梁老师在这里写得简约,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阅读经验——抄书。读书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还要抄呢?有人可能说是为了加深印象,就像俗话所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当然不能算错,却还没有悟其奥妙。实际上,抄书既是更深层次的阅读,也是培养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在抄的过程中,思想之美,文辞之妙,乃至声音、节奏等等,便一点一滴地融化到你自己的血液中,成了你写作的语感养料。待拿起笔来写作时,你大概就能找到感觉,就可以无师自通了。
当然,书不能乱抄,不能逮什么抄什么,而是要像梁老师说的那样,抄经典。我在梁老师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他做了一个访谈,得以知晓他的一些写作秘密。原来他能写旧体诗,能与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诗词唱和,就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抄了里面的诗词,又抄了李商隐等人的诗。他说,抄过那些诗后,他也会写诗了。
迄今为止,我以为把读书的感觉说得最好的是朱光潜,把抄书的道理讲得最清的是本雅明。朱光潜说,他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的筋肉都要参与,“筋肉方面也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而本雅明则说:“一条乡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边行走和乘飞机飞过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地,一本书的力量读一遍与抄写一遍也是不一样的。坐在飞机上的人,只能看到路是怎样穿过原野伸向天边的,而徒步跋涉的人则能体会到距离的长短,景致的千变万化。他可以自由伸展视野,仔细眺望道路的每一个转弯,犹如一个将军在前线率兵布阵。一个人誊抄一本书时,他的灵魂会深受感动。”朱光潜与本雅明都是美文写作大家,为什么他们能写出好文章呢?主要是他们会读书,也会抄书。
现在想想,我之所以还能涂几笔文字,大概也与年轻时抄过书有关。上大学时,我与一位同学合作,抄过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还独自抄过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而后一本书,就是从梁归智老师那里借来的。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
如今在数字媒介时代,读书已变成快速浏览,更不用说抄书了。需要抄的时候,我们可以复印、扫描、复制、粘贴,这当然多快好省,是件好事。
但想想我们损失了什么,也就不一定是件好事情了。
2019年11月12日
- 2024年03月03日
-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