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赵勇 | 致中心各位老师:关于微信订阅号

近日因为一件事情,想起当年创办文艺学研究中心微信订阅号的情景,也想起了当时写给老师们的这封信。
各位老师:
我们中心的微信订阅号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办,已经开通,现奉上刘思宇起草、我修订过的《文艺学研究中心微信订阅号运营方案》,供大家审阅,看是否有不完善、不妥当之处。因这个《方案》将在微信上推送,一些地方不宜写得太具体,有些话我说在这里吧。
去年冬天我就想把我们中心的官方微信开起来,当时我曾委托刘思宇打听如何注册。但因现在的注册较麻烦,需要在学校相关部门备案,得到学校的法人证书等材料才行,又因后来忙于12月底童老师的那个会议,就把这件事情耽误下了。上学期末我们开年终会时,我提出此事,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和支持。从这学期初开始,我又与刘思宇并三位硕士生一起筹划此事,经过一番提交材料、打钱认证等较繁琐的程序后,注册已经成功,目前已进入编辑文章、准备推送阶段,计划在月底亮相。
开通微信也是想在新媒体上展示我们中心的风采。互联网到来后,我的感觉是若文章只进入了纸媒而未在网络上现身,文章就好像不存在似的。最近两三年我们又进入到微信时代,阵地已经转移,这样,我们的著作文章也应该在微信中“在场”。何况,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说过: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一定要去占领。既然伟大导师和领袖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那我们就“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吧。
开个玩笑,呵呵。
《方案》中已经写到,主要是推送我们中心老师和学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兼及整个学界,所以希望能够得到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举凡论文、随笔、专著、译著等等,都在我们的推送范围之内。因为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我们自己总是最先知道的,所以可在第一时间把文章、著作信息提供给我们开设的公邮信箱(见《方案》),负责微信的几位学生也会以最快速度完成编辑美化工作,然后把我们的成果推送到各路读者那里。
老师们可挑选一些自己的文章,打包发到此邮箱,微信订阅号得先囤点货,以免开张之后断饮断炊。我知道去年好几位老师都出过书,可提供书名、书影、内容简介、满意的书评等文字和图片信息,老师们希望如何包装、推送大作,亦可出谋划策。
我也会交待学生,让他们追踪老师们的学术信息,发现新作面世值得推送,也会让他们跟老师们联系,以便能得到大家的授权和确认(这个程序必须走,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我已把老师们的邮箱、电话告诉了他们,以后因为微信推送之事,免不了会打扰诸位,请老师们体谅。
我也反复交待做编辑的学生,老师们的文章过来之后,要认真审读一遍,除发现明显的笔误可以不经老师们同意改动外,其余但凡发现什么问题需有什么动作,都得向老师们请教。总之,尊重老师们的文字和表达是首要原则。
我也嘱咐他们,微信编辑完成推送之前,可先发送链接给某老师,让其审阅,如有不满意处,可指出来,让他们再加工。这就需要老师们开通微信。
微信的后台只给了三大版块(每个版块下可以有些子栏目)。此三版块需要命名,我的初步想法是:一、大块文章;二、文心随谈;三、学术资讯。老师们还有什么好名称,可献计献策。
我想,我们的微信订阅号也是一种学术公器,所以更多的时候应保持价值中立。但既然又是我们文艺学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又需要有基本的学术立场和价值立场。所以,针对外来者的文章,什么可以推送,什么不可以推送,我本人必须把关。因为这既是对我们中心负责,也是对我本人负责——注册微信订阅号时,必须得与某个人捆在一起,需要提交他的各种信息,从身份证号到银行卡号,等等。既如此,我只好把自己的全部信息交上去了。
总之,这个微信平台的宗旨就是我们自己来包装自己、展示自己、宣传自己,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记得阎锡山同志说过:“所谓宣传,就是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我们夸自个儿都来不及,哪有闲功夫说别人不好?那就让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到自我表扬上来吧。
还有,因为这个微信订阅号刚刚办起来,我、刘思宇和三位学生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能边摸索边学习边进步,所以一开始肯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还请老师们多多包涵。
祝:好!
赵勇
2016年3月23日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