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搞直播,我以为跟我没关系,咱女生很少有他粉丝,没想到微信群和朋友圈热闹得很,还有很多公共号当晚连夜总结,不外乎“老罗不适应直播室但销量上亿破纪录”,大家都一副聊热点,又聊不出要点的尴尬样子。
网红,似乎是回避不掉的话题。
大神安迪沃霍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先知一般的说法: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
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
安迪沃霍尔迷恋摄影机,他认为,任何能够设法坐在摄影机前的人,都会自动的成为一个名人。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曝光,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名人。
今天数码技术将拍摄和观看变得毫无门槛,仿佛孙悟空薅了一把猴毛撒了出去,每个人手里都有了点石成金的魔法棒。
成名似乎离得很近,来得容易。
网红:年轻人梦想的职业
2017年底,新华网曾经做过一个职业意愿调查,结果惊人。
在这群“95后”毕业生的眼里,薪水、稳定性早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考量点,“有趣”成为他们选择职业时的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选择创业的人群中,46%的人会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
在美国也是,宇航员、消防员这些传统英雄在愿望名单里靠后排了,超过半数的00后和Z世代渴望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
2017年新华网制作的图片报告
网红的前世今生
“网红”这个词在中文里绝不是什么褒义词。大多数人对网红的最初印象是论坛里起来的芙蓉姐姐、凤姐,再然后是跟富二代和男明星混一个圈子的蛇精脸女孩。
这些概念,该更新了。
其实网红玩法还是从美国来的,最早叫做IT Girl。跟电影明星不同,红人不需要作品撑腰,她们自己就是产品本身,出名,然后靠粉丝活着。
初代网红的代表人物巴黎希尔顿,靠粉红色的张扬吸引眼球,直接打造了一个商业帝国。旗下19条产品线,收入分别是:宠物服装5000万,美发产品5000万,化妆品1.5亿,墨镜1.75亿,包包2.5亿,服装3亿,香水30亿……
第一代带货女郎
卡戴珊家族可以说是网红文化的一个里程碑,靠真人秀和泄露性爱视频红起来的这一大家子,整容、拜金、撕逼,霸牢注意力经济的头部。
这家人的人设精准捕捞粉丝,整容往中东审美整,找的男朋友都是黑人,有歌星有运动员,父亲是变性人,Kim学法律表示并非草包,姐妹里Bella一年年进步做专业模特,金小妹搞平价化妆品打造商业帝国,妈妈继续上电视真人秀走贵妇范儿。
从卡戴珊家族起,真人秀能直接塑造顶流。
靠真人秀起家的整容家族
网红文化的下一个里程碑是不存在的网站:油管。发视频,获得广告分账,油管是自媒体里第一个真正能带着成千上万的PO主挣钱的平台。如果说真人秀明星们还是得走传统的,上杂志走红毯路线才能升级,那么油管一代已经完全抛弃了传统娱乐体系。
油管上有个十岁不到的孩子,天天在家玩玩具测评,就连续几年每年赚2000万美金以上。他们不被选择,没有编辑导演,自己耍。
就是这个娃,土味玩具试玩巨咖
接着,以图片为主的INS也迅速赢得了时尚类健身类等等生活方式广告主的青睐,广告主和红人们一起搞出来“带货”的玩法。把以前媒体提供内容-广告主提供广告,这对二元关系,变成了植入广告,乃至半真半假的软广,以kol展示产品来赢取好感度。
ins上流行的是旅游、时尚、健身
迎面向我们走来的,是中国市场方队。
社会摇顺便卖金链子,是大多数人对快手的最初印象,不可否认快手之接地气,经常让第一次下了这个APP的中产直接懵了。
抖音用算法代替平铺,抓住人的欲望,再配合西瓜视频做稍微深入的内容。
强大的阿里在淘宝里搞起卖货的直播。
B站紧密的一个个小圈子,仿佛隐藏很多江湖高手。
这些都跟美国的玩法有很大不同的。
更多平台玩法,更多资本注入,更多优秀人才涌入,网红早就不止是整容脸的小妹妹了。李子柒滤镜风格的乡土梦、华农兄弟精心塑造的朴实、亲和力顶格的nice boy李佳琦、一个人就顶一个公司的运营高手薇娅、网红呈现出百花齐放风格。
耿哥
辛巴
李佳琦
过去,网红营销只是小有名气的人赚外快的方式,如今却成了一份真正的职业。
小孩子向往的到底是什么?
头部网红的收入,足以让大多数正常上班的我们跌坐十秒钟,(谁要多跌会儿我也没意见)。但是小孩子其实并不一定是为了钱。
各位有没有发现,很多宝宝小时候说过,想当老师?因为在那时候的孩子眼里,老师就是权威。
95后年轻人面对的世界富足安逸,但活动范围狭窄。我小时候第一次出远门是15岁从上海去新疆,我们四个堂兄妹,最大的也就26,一起在新疆和甘肃游荡了一个月。
说实话,我女儿今年15岁,就连她去别的中学搞活动,我都不放心她自己坐地铁回家,得去接。
变成宅在家里看着小屏幕的一代人,不怪他们,是社会的大趋势。
他们的英雄,就是屏幕里那些人。接触得多,自然就向往。爱现的暗暗想当网红,不爱现的想去搞字幕配音剪辑插画。
好几年前,还在上小学的闺女有一天问我:“妈妈,你认不认识什么人,可以算是奇葩的?”我想来想去:“好像有但是你也不认识他们。”然后她神秘兮兮笑着说:“我觉得你就是一个奇葩。”迷惑的我顺着聊下去,才明白,她看了当时刚出品的《奇葩说》,喜欢里头人头头是道,便认为奇葩是个夸人的词儿。可不是接触什么,就认同什么吗!价值观建立,首先是可见。(题外话:两年后发现她有杠精倾向,就劝说放弃这个节目了,辩是小技巧,小孩子做人还是应该沿大路走。)
我家爱派里热闹了两年的
想当网红的年轻人,所幻想的,是能够不受社会拘束,真正释放自己,强势表达自己,甩甩头捣捣乱打打游戏,就能得到财务支持。
毕竟明星意味着更出色的颜值才艺,网红的做梦门票便宜一些。
网红们呈现出来的表象,似乎也在塑造,轻轻松松就赢了世界的假象。
网红这条路,容易吗?
以前我总跟想来娱乐圈当艺人的年轻人说:“其实有一个算一个,中国没有任何一个顶级明星,是完全按计划包装出来的。娱乐圈是偶然性最大的行业。”这话扔桌上有点冰柜里拿出来的邦邦硬,解释多又跑题,先扔这儿。
娱乐生意的有趣也就是在于偶然性。通过公司包装,可以把素人做成小网红,也可以把大网红推成顶流,唯不可能的,是把素人做成顶流。
你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则肯定没戏。
更为悲催的是,这个金字塔结构的行业收入里,顶上的,赚的就是下面底座的付出。
咨询公司德勤(Deloitte)全球技术研究主管保罗李(Paul Lee)表示,预计只有少数人能够从TikTok赚到大笔钱,这些赚了钱的人可能“真的是大赚一笔”。
看似赛道宽阔,但你得跑前十名!
当网红也并不像孩子们以为的那么轻松。
要红越来越难。事实上如此多的资本押进网络经济的时候,自发地直播游戏就能成大咖的机会几乎已经没了。
网红的运营公司,比传统艺人经纪链条要长得多,从策划包装,到平台投放,还有平台流量竞争时候保持随时在风口,客户关系,选品,售后,得形成一整套。
个人承担的压力也是巨大的。起不来、死得快、不赚钱、被模仿。就像大神说的,每个人只有十五分钟,人们很快爱你,也很快忘记你。
高强度,是网红工作的另一特点,因为你其实追求的是没有标准,没有极限的扩张。尤其现在的带货直播,动辄四五个小时高度精神集中亢奋。
网红不仅是看起来“咋咋唬唬”的人群,也成焦虑症和忧郁症的高发人群。英国《卫报》报道过越来越多的油管po主出现过崩溃情绪。
看到网红生活精彩的年轻人,有决心和执行力能够豁出去过这种日子的,大约不到十分之一吧。
家长的小心脏
我看到那个新华网的调查时,第一反应是想笑,不知道多少家长看到这个,马上先想:收手机!
可是这一代人,恐怕都得跟小屏幕亲密下去,他们未来的很多职业岗位,都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出来的。把孩子跟工具隔绝,不是个明智的想法,而是父母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的回缩。
我们这一辈子,也见证了很多我们父母不敢想象的“有生之年”系列。
比如这一条:
今年 2 月份,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以将近1. 13 亿次下载量蝉联全球移动应用(非游戏)下载榜冠军,同比去年增长96.5%,比第二名WhatsApp下载量足足多了 1700 万。
以前外国孩子想当网红,是当Youtuber,现在他们说,要当TikToker!咱文化部门努力了多久的文化输出,抖音做到了。
今天刷手机的孩子,并不是每一个都只看手指舞,也许有人以后去搞AI场景运用,也许有的理解了交互设计,也许有的看到一条南美洲的动物去当了旅行家。别跟工具过不去,把手机交给他们,同时给他们多看点高级的,多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多制造现实感。
以及,鼓励他们磨炼一种,为了最爱的事情,能拼命的毅力。
这样,万一他们梦想成真,真的当网红了,也得抗得住。
任何一个领域做到优秀,都不是坏事。
想想咱们自己小时候的那些梦想,都用力了吗?
没有遗憾的点在看,
有遗憾的,点完在看下面留言好不好。
end
酒旗戏鼓柴米书茶育儿撩汉文艺八卦
“小妇人的嘁嘁喳喳,又何尝不可以消闲”
——鲁迅《准风月集》
猜你也想看
18岁碧梨脱衣宣言对抗身体羞辱,这一届年轻人对世界毫不抱歉
15位女生真实分享:疫情期间这件事让我舒心
我15岁的女儿花10块钱在闲鱼买了个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