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伟大的国家还是正常的国家?人们选择了后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在口述史著作《二手时间》里写道,当巨变到来后,苏联人“扔掉所有旧的和苏联的东西,全部换上进口货……人人都在谈论松下、索尼、飞利浦……”那些“崇高信念”,在实质选择面前迅速崩塌。麦克奎克用这样一句话来解释这一切:是选择一个伟大的国家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人们选择了后者。
壁垒分明的冷战时代,
苏联人最期待的是西方消费品
文〡叶克飞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上,美国总统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展开著名的“厨房辩论”。尼克松表示,与其谈论两国火箭各有什么威力,不如谈谈两国洗衣机各有什么优点。这就是“洗衣机理论”,一语切中苏联制造的痛。在《苏联设计时代》的前言中,麦克奎克写道:“苏联消费品的单调乏味是体制的致命缺陷,不仅削弱了士气,还助长了俄罗斯人对牛仔裤和美国式消费主义提倡的其他装饰的渴望。”《苏联设计时代》是我近期见到的最有趣的一本书。之所以说“有趣”,是因为它呈现着极度的反差。一方面,一张张旧时设计图如时光隧道,尤其是苏联设计一度对中国设计影响极深,很容易唤起集体记忆。另一方面,这些看起来审美在线、一点不土的设计,背后却是相对贫瘠的物质生产。色彩缤纷的糖纸,包裹的或许是口感不佳的糖果,至于那些超前的科技设计,比如80年代的智能家居理念,甚至没有机会实现普及,就像现在那些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下文的PPT设计。更吸引我的是书中更深层次的反差:尽管冷战双方壁垒分明,但许多苏联产品及设计,其实都是对西方产品的极力模仿。比如维亚特卡摩托车模仿韦士柏,连商标字体都一样,当时就成了国际笑话。苏联官方人员也会抓住各种出访机会,在国外带回“洋货”,送进各种相关工厂的设计部门进行仿制。书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仿制品,比如星星54真空管收音机脱胎于法国精英52,土星真空吸尘器则参考美国胡佛牌星座真空吸尘器。又如四面体状牛奶盒,便是苏联从瑞典利乐公司购买生产技术后代成果,只是包装上的抽象图案和灯芯体字母是典型的赫鲁晓夫时期风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在口述史著作《二手时间》里写道,当巨变到来后,苏联人“扔掉所有旧的和苏联的东西,全部换上进口货……人人都在谈论松下、索尼、飞利浦……”那些“崇高信念”,在实质选择面前迅速崩塌。麦克奎克用这样一句话来解释这一切:是选择一个伟大的国家还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人们选择了后者。
冷战期间的苏联,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将重心放在载人航天事业上,完全忽视了民众日常需求。但苏联并非没有设计,无论自主设计还是模仿,无论包装还是内涵,都是历史印记。《苏联设计时代》汇集了当时苏联日常生活各领域的产品,从大头娃娃巧克力糖纸到奥运会吉祥物米莎熊,从四面体牛奶盒到伏特加酒瓶,从喷雾香水到发条剃须刀,从金属网兜、图拉缝纫机到咖啡研磨器、土星真空吸尘器,从鳄鱼根纳和大耳猴切布拉什卡到机械棋钟、遥控车,从真空管收音机到台式电话,从飞行手表到基辅微型相机,从海报到时尚电影杂志……可谓无所不包。在海报和包装领域,苏联产品的设计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宣传画。相比现实主义手法加口号标语的宣传画,它们仍有机会凸显俄罗斯千年艺术的沉淀和先锋艺术时代的余韵。曾在20世纪30年代指引设计的“建构主义”,虽然色彩简单,但大量运用的几何图形和对角线元素,充满极简主义色彩,放在今天也不过时。可惜的是,它因意识形态问题戛然而止,一度消失于苏联人的记忆,但若细细追寻,在书中仍可找到些许痕迹,比如前文提到的四面体牛奶盒。对于苏联轻工业,一直以来有两种对立判断。一种认为极度落后,一种认为并不落后。读完这本书,会发现苏联轻工业有稳定的生产体系,无论家电还是日用品,都有自己的品牌,这一点无可否认,“极度落后”一说并不准确。但若说“并不落后”,也是自欺欺人。因为苏联轻工业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多与少”。换言之,普通人维系基本生活,依靠苏联制造并无问题,但普通人若想改善生活,依靠苏联制造就很不靠谱,因为缺少选择。简单点说,就是每种产品只有一两个品牌,没得挑,也不能要求质量,爱用不用。如今回看,这些设计自然是苏联制造的荣光,却也是仅有的荣光。苏联解体后,它们迅速在俄罗斯人的生活中消失。但历史的留存,记录着时代痕迹,也是人类对不同文明的考量标准。苏联设计在生活在被淘汰,不等于就应该消失于历史。2012年,莫斯科设计博物馆成立。这是俄罗斯首家专门致力于设计的博物馆,收集、研究和保存俄罗斯的设计遗产,填补了这个几乎没有文献记载的领域空白。这不仅仅是对物的尊重,也是对人的尊重——要知道,直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才准许使用“设计”和“设计师”这两个词。
喜欢本文,请点击“分享”、“点赞”、“在看”;与更多人分享
拒绝平庸默存庚子年系列酒七大稀有,大师勾盘宋石男、谭伯牛、十年砍柴、贾葭四位方家联袂推荐
扫码加入粉丝群
与有趣的灵魂对饮
与不朽的时间同行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